白蚁危害率高,破坏性大,涉及面广,造成的损失巨大,开发防治白蚁的新药剂一直是科研 人员的目标之一。
白蚁防治已受到了各国的重视。化学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主要、普遍的手段。按照作用特点和使用目的,白蚁防治药剂基本上可分为预防剂和灭蚁剂两大类。预防剂的特点是长效、驱避作用强烈;灭蚁剂则要求缓效、无明显驱避作用,通过白蚁自身的传播而灭治整个群体。在吸收传统药剂优点的基础上,目前已开发推广了不少新型白蚁防治剂。
白蚁是世界上五大害虫之一。全世界已记载白蚁种类有3000种左右,其中185种白蚁被认为是害虫。白蚁蛀食含纤维类的物质,并能够消化纤维素,对植物和建筑物危害严重。白蚁分布遍布世界,喜在热带、亚热带生活,其危害面积约占世 界陆地总面积的50%。在中国,已记载白蚁种类有 476种,主要危害房屋建筑、水库堤坝、农林作物和电缆交通设施等。研究还发现,**数量巨大的白蚁会产生甲烷, 使地球气温升高;由其产生的CO2约占地球上每年CO2释放总量的20%;此外,它们排放的大量蚁酸造成的污染已**过汽车和工业烟雾等对环境的影响。
生物型白蚁防治剂开发潜力巨大,但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。目前大量利用白蚁生物防治剂还处于实验室阶段,尚未有产品能真正在田间大规模应用。尤其是剂型和残效期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,但这种药剂“**”的特点决定了其广阔的前景,尤其是从杀虫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应用于白蚁防治,将是开发新型环保型白蚁防治剂的重要领域。